前一段時間,一篇名為《叔叔,,阿姨,,哥哥,姐姐,,我們希望你們不要來支教!》的文章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,,大學生短期支教由此備受爭議。
大學生支教到底該如何開展?如何將“短期”變?yōu)?ldquo;長期”,,給予農村孩子一種持續(xù)的支持和關注?
煙臺大學外國語學院社會實踐“雨燕”夢之隊的大學生們對此進行了思考,并付諸實踐性行動,。他們充分發(fā)揮網(wǎng)絡的延展性和自身的人才優(yōu)勢,在支教開始前在校內招募志愿者進行后期的網(wǎng)絡對接工作,,并建立起自己的“YF-YE CLASS”網(wǎng)站,,希望打破時空的局限,實現(xiàn)留守兒童教育幫扶的可持續(xù)性,。
7月27日至8月2日,,“雨燕”夢之隊來到山東省臨沭縣尚莊村,攜手大學生村官魯茗實施了教育支援項目,。短短的7天里,,他們?yōu)榇謇锏暮⒆訋砹藙?chuàng)新教育——“雙箭頭”課堂計劃和持續(xù)教育——“YF-YE CLASS”網(wǎng)絡教育資源共享平臺,,并深入學生家庭進行家訪,用行動證明大學生的社會擔當,。
據(jù)“雨燕”夢之隊的創(chuàng)新教育負責人蔡萍介紹,,在“雙箭頭”課堂,孩子們按照成績進行搭配組合,,上課前對教師編制的教案進行預習,。正式上課時,教師會給每個小組分配學習任務,,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,,小組成員將討論的結果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展示,其他學生進行講評,,最后教師再針對重點,、難點進行詳細講解。
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,,讓孩子成為課堂的小主人,。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,強調的是學生的個性化發(fā)展,,教師由授課轉為引導與補充,。交流過程中,師生相互啟發(fā),,真正實現(xiàn)教學相長的雙向學習,。”“雨燕”夢之隊隊長賈小雨說。
在“雙箭頭”課堂,,村里的孩子們不僅可以學習語數(shù)外,,還可以根據(jù)自己的興趣上舞蹈課、音樂課和美術課,。“我想學跳舞!”“我想學畫畫!”“我要唱歌!”孩子們紛紛喊出自己的夢想,。負責教授舞蹈的隊員丁曉嬌說:“在村里,孩子們可能永遠沒有機會學習這些內容,,我希望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識盡可能地教給孩子們,,讓孩子們知道知識的殿堂里還有這么多值得追求的東西,在孩子心里播下小小的夢想種子,。”
8月1日,,“雨燕”夢之隊組織了一場匯報演出,舞蹈班的孩子們帶來了舞蹈《明月幾時有》,,音樂班的孩子合唱了《梔子花開》,,美術班的小朋友則用自己的作品舉辦了繪畫展。孩子們興奮地展示著自己的才藝,雖然舞姿還不那么優(yōu)美,,歌聲也沒那么和諧,,但是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觀眾。
據(jù)介紹,,煙臺大學支教小組自2000年成立以來,,報名參加支教的志愿者人數(shù)呈上升趨勢,從最初的幾十人,,發(fā)展到現(xiàn)在的幾百人,。同時,組織結構也日漸完善,,由最初單一的支教成員發(fā)展成為管理組,、信息組、志愿者組,,逐漸趨于完整化,、合理化。15年的時間里,,盡管每年都有志愿者畢業(yè),,但支教的傳統(tǒng)和精神卻一直在延續(xù),就像接力棒一樣,,一屆一屆在傳遞。
“雖然大學生們做的事都很平凡,,但能不間斷地堅持15年并一直延續(xù),,用青春和理想踐行志愿者的責任和義務,這恰恰體現(xiàn)出一種‘小人物,,大人格’的時代精神,。”蔡萍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