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座主題:翻譯研究新范型——“譯文學”
主講人:王向遠
工作單位: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
講座時間:2019年6月4 日19:00
講座地點:外院337
主辦單位:煙臺大學外國語學院
內(nèi)容摘要:
從理論創(chuàng)新的自覺意識出發(fā),,對中國傳統(tǒng)譯學中關于譯文,、文本的理論做了深入的挖掘與闡釋,,又充分借鑒了中外翻譯學,、比較文學及譯介學的理論與觀點,,運用概念考論,、語義辨析,、體系建構(gòu)的方法,,創(chuàng)制了關于“譯文學”的一整套概念作為學科范疇,。其中,,在“譯文學本體論”層面上,提出并界定了“譯/翻”,、“可翻不可翻/可譯不可譯”,、“迻譯/釋譯/創(chuàng)譯”三組概念,以此作為譯文生成的概念,;又提出并界定了“歸化/洋化/融化”,、“正譯/誤譯/缺陷翻譯”、“創(chuàng)造性叛逆/破壞性叛逆”三組概念,,以此作為譯文評價與譯文研究的概念,,而這兩組概念又都指向“翻譯度”這個核心概念。進而又在“譯文學關聯(lián)論”的層面上,,闡述了“譯文學”與一般翻譯學,、譯文學與譯介學、譯文學與外國文學,、譯文學與比較文學,、譯文學與翻譯文學史、譯文學與翻譯思想史等相關學科之間的關系,,闡述了“譯文學”的學科定位,、學科屬性及獨特的學術功能。最終在“譯文學本體論”與“譯文學關聯(lián)論”兩個層面上,,完成了“譯文學”理論體系的建構(gòu),,形成了翻譯研究的新模式?!白g文學”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模式,,是翻譯研究的深化形態(tài),形成了譯文觀照,、譯文研讀,、譯文評價的一系列角度與方法。它不同于來自歐美且多年流行的,、只注重“外部研究”的文化學模式及譯介學模式,,是以“譯文”為中心的“內(nèi)部研究”,展示了廣闊的研究前景,?!白g文學”既可以有效地指導翻譯實踐與譯文研究的實踐,同時作為一種“純理論”也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,、思辨價值與思想價值,。
主講人介紹:
王向遠,1962年生,,教育部“長江學者”特聘教授,,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、東方學研究中心主任,、比較文學世界文學學科帶頭人。主要研究領域為日本文學,、東方文學及東方學,、比較文學、翻譯文學等,,著述頗豐,。已發(fā)論文260余篇,著書20余種計600萬字,,譯作18冊計360萬字,。著作結(jié)集有《王向遠著作集》全10卷(2007年),論文結(jié)集有《王向遠教授學術論文選集》全10卷(臺北繁體字版,,2017年),。